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幽长小弄里 巧匠竹篾编字画
www.dqnews.com.cn 2015-10-15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穿过新市古镇里一条叫斗富弄的狭窄小弄堂,轻轻推开一扇门,仿佛是走进了二十几年前的人家。不少竹编用具占据了整个房间,大到竹匾,小到针线篮,悬挂的、摆放的,都独具匠心地编制了图案和“福禄寿喜”等字样,无一不在诉说着手艺人的心灵手巧和美好祝福。

    这位手艺人叫马吉林。10月9日,记者来到马吉林家中,他就坐在自己的工作桌前。桌上用黑笔画好了两个同心圆,竹编图案一般都是根据这两个圆来制作的。只见马吉林细捻几根竹篾在手中来回穿梭,很快便固定成十字,用镇尺压着摆在桌上,然后再拿起竹篾继续“穿针引线”。

    不同的字样配不同的花纹,马吉林早已将这些烂熟于心,根本不用打草稿。不一会儿,一小幅图案就成型了,但离最终完成还差之千里。马吉林停下来歇了歇,长时间的制作容易眼花肩酸,需要经常休息。

    他开始介绍,编制用到的竹篾仅2.5毫米宽,自己早在工作间劈好了竹子,两面上刮刀、圆刀,所以这些竹篾摸上去十分光滑,圆润没棱角,而且丝毫没有毛刺。除了原色的竹篾,编制中还要用到有颜色的竹篾。马吉林就用竹篾加上什锦颜料在煤炉上煮一小时,完成上色,还不容易褪色。

    说话间,马吉林拿出一个竹匾,展示起了底部编制的“马生记店”四个字,这是他父亲在解放前开的竹器店的店名。1956年公私合营后马生记店并入了工厂,如今马吉林以这样的方式纪念着自家的老店。在他的记忆里,以前姑娘家的嫁妆必须要有一套编了图案的喜庆竹器,邻居们都会来看热闹,评断送来的嫁妆做工是不是精良漂亮。

    马吉林10岁就跟着父亲学习,天天蹲着做席子。“这得从小学习,年纪再大些体力就跟不上了。”做席子既是手艺活,也是体力活。刚学的时候,马吉林蹲一段时间就感到膝盖发酸,根本待不住。

    但严格的父亲并不会因此让他休息,怕他溜出去玩,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打发他去一次厕所,来回就当做是休息了。马吉林回忆,一旦教过两遍,等到第三遍再开小差做不对,父亲就要打他的屁股,“学习的时候苦是苦,但我从没想过要放弃。”

    竹编图案是门精巧手艺,需要经过时间沉淀的老手艺人才做得好,所以近年来马吉林做这类竹器做得比较多。仅一幅竹编图案就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再加上编藤、撑箍挂等工序,就要十天左右的时间。因为现在做的人少,又是纯手工制品,售价自然不便宜,要一千多元。女儿把父亲制作的竹器放到网上,还吸引了远在北京的顾客购买。

    原本承袭父亲手艺的三兄弟如今只剩下了马吉林一人还在坚持制作。退休后,马吉林想着给子女做些东西用,于是重拾竹篾。

    “还想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老爷子是做什么行当的。”马吉林今年已经70岁,双手上爬满的老茧是他竹器制作的“编年史”。他虽然不愿子女自小辛苦学习竹编手艺,但仍希望子女能够记得他的行当,这是因为他对这门手艺爱得深沉。
 

作者: 记者 陆晨晖 文 李杰 图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