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县外媒体看德清
文字:   打印

[凤凰网]德清启示:越改革,越安耽
www.dqnews.com.cn 2016-07-26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近去浙江德清采访,遇到的好几个朋友,都用一个词形容当地人的精神特质——安耽。特地上网搜了下,这个方言意蕴丰富:和顺是福,岁月静好,不惹是非,不寻烦恼……好像都说得通。整体给人的感觉,很符合江南小城富庶安乐的气质。

  可这样的气质是怎么形成的?没有丰厚的物质经济基础,没有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很难想象能形成这样的“安耽社会”。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富庶安乐的各种软硬件基础又是怎么来的?几天的走访、交流、观察,觉得隐隐能看到打开“安耽”秘密的一把钥匙——

  德清人有一种非常开放的改革心态,他们乐于发现任何领域的好做法,不以旧官僚、旧制度、旧思维、旧意识形态去打压阻碍,而是顺势利导,让该开花的开花,该结果的结果。理解这种“安耽”的改革态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德清人的安耽生活。

  现代乡贤

  去浙江德清县做关于“乡贤”的专题采访。坦白说,去之前心里疑惑颇多,比如那会不会是一种面向历史的东施效颦?“乡贤”诞生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而今儒家文化传统式微、宗族结构消失,“乡贤”焉附?

  在德清一番探访,尤其是去最先创设“乡贤参事会”的东衡村交流,才发觉是自己思维定势,以故纸堆里的标准来考量那里的“乡贤”。听完当地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个人理解这里的“乡贤参事会”,更像是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改革。

  东衡村之所以创立“乡贤参事会”(最初叫农村建设推进委员会),是因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遇到困难,不得已成立了由村两委会成员、老干部、党员、组长代表等19名乡贤组成的委员会,进行各种协商、决策。没想到这成了一手活棋,实现了征地拆迁“零上访”。

  “乡贤参事会”之所以成效显著,本质上正暗合了“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些标准——治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治理权威从靠强制到靠协商,权力运行不仅有自上而下还有平行推动。所以德清对新“乡贤”的关注,不是空泛地呼唤道德自觉,也不是实用主义的招商引资,而是创设一个平台进行基层治理的新探索。

  推广“乡贤参事会”,这可能是最值得坚持的价值取向:不是面向过去的复古,而是面向未来的改革。

  制度新鞋

  发现基层的创举,然后加以提炼、规范、推广,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经验。“乡贤参事会”走出东衡村是这样,在德清的几天采访中,发现当地很多领域的改革,都在遵循这样一个路径。

  这个户籍人口才40多万的小城,竟有44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其中包括非常敏感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去年9月,德清首宗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入市交易,这也是全国第一宗。在此之前,德清的农房、农地抵押贷款已搞得风生水起。

  这些在舆论层面、法律层面争议不断的改革,在爱讲“安耽”的德清人这里,有条不紊、顺理成章的推进。一个很重要原因,这不是某个好出风头的官员强行试点,而是顺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用当地官员的话说,不过是“相信农民,相信老百姓”。

  过去落后的土地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当地农村往前走的步伐,正如一双鞋已经约束脚的成长。不管基于怎样的理论、法律、意识形态,都不能回避脚已经长大这个现实。德清在土地改革上的成功探索,“确权、活权、赋权”的逐步推进,正是为一双双正在成长的农村大脚,打造更适合的制度新鞋。

  洋为中用

  这种对农民、对社会力量的信任,不仅体现于重要的土地改革,还渗透到更多具体的决策中。德清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是莫干山脚下的“洋家乐”。该产业最初是由一个南非小伙子开启,他租下当地农民的泥土房,经过各种低碳的、自然的设计开发,让原本无人关注的农村土房,变成了高大上的民宿。

  现在“洋家乐”成了莫干山脚下一景,走进那些民宿,会发现无论这些建筑的外型设计,还是里面的诸般细节,都非常有文化、有气质、有灵魂,相比久负盛名的北京798艺术区的一些建筑,不遑多让。这些建筑中释放出的无形魅力,无疑是德清“洋家乐”最核心的竞争力。

  一个地区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规划,但规划重要的是因势利导,而不是政府强行主导社会和民间发展。德清的“洋家乐”民宿也有规划,比如坚持高端路线,但政府最大化地尊重了经营主体对民宿的理解、对低碳等理念的坚持。

  不越俎代庖、不缺位避责,这也是一种改革所需要的“安耽政府”。

  数目字管理

  和德清的官员交流,走在街头看他们的一些宣传词,都会感觉德清人爱用数字,爱创造以数字构建的管理制度。

  为了解决农村卫生的老大难问题,他们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形象地名之“一把扫帚扫到底”,全县的所有集镇、行政村、河道、公路统统交给城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之后,更关键的是制定了非常细致严格的环卫标准:

  垃圾桶+芯片二维码、垃圾车+GPS、洒水车+GPS+智能传感器、环卫工+卫星遥感定位、 6000个数字摄像头+数字指挥平台……数千名的环卫工工作状态,能在城管指挥中心的显示屏前一览无余。

  这种精细入微的“数字化管理”,还体现在很多领域。不同政府部门规划打架,是很多地方遇到的头疼问题。德清也是国家“多规合一”的试点,看看他们的工作方法:“四同步”、“三统一”、“十梳理”……通过一系列具体到数的步骤,最终完成了全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改革目标。

  历史学家黄仁宇曾提出著名论断,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大问题,是无法实现“数目字管理”。对于“数目字管理”的内涵,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是说社会资源要能如实统一计算,能整合进一个统一系统,能实现自由的市场流动和交换。很显然,这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仍是有待解决的大问题。

  而德清在很多领域的改革,从城乡环卫一体化到“多规合一”,从城乡“同命同价”的户籍制度改革到土地制度改革,本质上已是努力走向现代化的“数目字管理”。这是深刻的以史为鉴,这是内涵的开放改革。

  走马观花,难以保证精准把握德清的所有成绩或问题,但就地方改革来说,可以从德清的诸多探索中得到一些启示: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尊重人民、尊重权利……就能少一些争论纠葛,多一些润物无声。这是安耽的改革,这是改革的安耽。

作者: 敬一山 凤凰网社论主笔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