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日报 | 潮鸣天下 | 彩票 | 杭城就医挂号 [加为收藏] [设为首页]
我要投稿 ·我要报料 ·《德清新闻》数字报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社会民生 | | 乡镇 部门 | 德网专题 | 德清旅游 | 网上道德馆 | 拍卖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德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民生
文字:   打印

家住小城 幸福就在身边
www.dqnews.com.cn 2016-10-13 德清新闻网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德清,在2015年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榜单中排名第一。在这里,一把扫帚扫到底,扫出的是城乡美丽画卷;在这里,一根管子接到底,接通的是潺潺绕村清流;在这里,民间设奖,志愿服务,礼堂文化,乡贤参事,凝聚着的是一股强大的道德力量。德清,就是一个温暖如春的地方,她的幸福和谐让人心向往之。

   [壹][这里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美丽城镇建设,就让老百姓不断感受着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自从新北路修好后,一到晚上,新市镇很多居民来这里散步。“周边风景很好,最近正在做文化长廊,刻画的是水乡风貌。”今年8月再回到新市工作的小虞是地道的新市人,她说离开一年多,新市好多地方变漂亮了。小虞说,特别是新北路修好后,联通了环城北路,让镇区又多了一条大动脉。“办证中心在北街,居民可直接开车到那里,不用绕行。”在她看来,这样的便利和舒适,就是一种很真实的幸福感。

  在新市东升小区的70岁杨惠民来说,原来的臭鱼塘成了如今的美公园,那是打心底最满意的变化。住了几十年,臭鱼塘荒废了十几年,脏乱差,出行都要绕行。如今,有绿化、有健身器材的小公园,是居民都喜欢去散步、健身的地方。

  而且,杨惠民觉得更骄傲的一点是,这个建公园的方案是由老百姓自己决定的。他说,之前镇政府为了利用这块土地,也曾想到建停车场、学校等方案,但居民都不满意。在听取了居民意见后,才有了公园的方案。

  来到乾元镇,千年古城在这些年的变化,更是让居民赞叹。住在乾元镇医西路的胡丽华大妈,每天都喜欢散步、爬山,也见证了乾元的道路、里弄、公园在一点点地蜕变。

  “女儿在法国,这个月回国探亲,她说一定要好好住一段时间。”胡大妈期待地说,相信女儿回来,一定会被惊艳到。

  再看看县城区,家住武康街道营盘小区的沈爱珍大妈,也有着另一种不同的幸福感受。今年,作为老小区的营盘小区完成改造后,对她来说,生活也有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原来的楼下违章建筑多,停车特别乱,现在不一样了,违章拆干净了,路重新修好了,楼前停车也是整整齐齐的。”沈大妈说,不住在这里的人也许感受不到,但他们能真实感受着。

  是的,不仅是新市、乾元、武康街道,全县镇街美丽城镇建设,改造出了一个个公园、停车场、景点等基础设施,这种真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更不断提升着老百姓的幸福感。

   [贰][这里的获得感就是城乡一体]

  吃过早饭,家住下渚湖街道二都村的村民李春福就会将厨余垃圾装进袋,放进家门口的绿色垃圾桶里。

   “今年年初,村里开村民代表大会,这个垃圾桶是我向村里强烈要求放的,天天洗,日日清,一点儿异味都没有,放在家门口别提有多方便了。以前村民都嫌垃圾桶脏,现在都抢着放自家门口呢!”李春福说道。

  垃圾桶抢着要的变化,是德清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引发村民追求健康生活的缩影。如今,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李春福在自家门口屋后,正在感受着德清的发展与变化。

  在农村,这只是美丽蜕变的一个小角落。走到自家屋后,李春福指着附近新安装的窨井盖说道,瞧瞧,这根管子也是把城里乡下都连起来了。

  走近细看,原来是污水管。家家户户屋后都有这样一根管子,整个自然村30多户村民家中的污水管最终将流入同一根管子,随后奔向建在村子南面的终端站。

  “最终排出的水就变干净了。”李春福说道,跟着他的步伐,记者在村庄不远处看到了包含集水井、厌氧消化池、人工湿地等净水区。据了解,这经过处理后的出水,清爽干净。

  “城里的便捷,我们也都享受到了。”李春福感慨道。除了“一把扫帚”、“一根水管”,这供水呀、城乡公交呀、养老服务等都在进一步地改变。

  拿出村民代表大会上拿回来的宣传小册子,李春福眯着眼说道,以前不爱看书,现在觉得这字里行间都是跟老百姓生活搭边的事,所以总忍不住带着老花镜研究研究。“四个一体化”“五水共治”等等,李春福一边说,一边伸出大拇指称赞。

  小家、大家、家和万事兴,其实走出德清的乡村,可以看到更多像李春福一样的村民。据悉,目前全县城乡供水基本实现同源、同网、同质目标;151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一把扫帚扫到底”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均达到100%;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83%以上。

  对德清来说,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正大步迈进。以“社会和”为目标的发展,正逐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叁][这里的获得感体现智慧因子]

  “这个‘侦察兵’作用大啊!”昨日上午,在余英坊附近游玩的市民,朝着头顶飞过的无人机竖起了大拇指。据悉,这架无人机来自县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陈超正熟练操纵着遥控器。只见“无人机”飞到离地面十多米后,开始在周边的河道上空盘旋。通过遥控器上的显示屏,“无人机”途经水域的景象一览无余。随后,他把拍下的视频传回德清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记者了解到,这位“侦察兵”还是今年8月,入编城市管理队伍的,一起加入的还有另外两架无人机,虽然上岗时间不长,但它们对市容市貌的管理可派上了大用处。

  在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仔细查看了传回的视频,发现水面中间有未清理干净的垃圾,这恰是保洁人员巡查时无法及时发现的“死角”。于是,工作人员立刻联系负责该水域保洁的园林绿化部门。不到半小时,当陈超再次航拍该水域时,水面上的垃圾已不见踪影。

  在面对市容脏乱差、违章搭建、垃圾死角、绿化“盲点”等问题上,“无人机”的区域航拍为执法管理插上了智慧翅膀,也给城管执法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在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同样由智能因子带来的便捷,还有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运作的点点滴滴。

  “一把扫帚扫到底”关键在长效管理。这一难题,如今不是难题。从监督指挥中心电子屏幕上传回来的画面,大到整个县的垃圾处理,小到村民家门口的一个垃圾桶当天是否被清理,都一目了然。原来,城管执法局为农村每一个垃圾桶添加了芯片二维码,每一辆环卫车也都装上了GPS定位和扫码器,还有装上了智能传感器的洒水车,与空中这6000多个数字摄像头共同组成了一张城镇管理“精细化”的大网。

  科技是人类智慧因子的一种体现。在我县,就有这样一支联动的力量,凝聚着众多人的智慧,他们是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他们共同促进社会工作,推进基层治理。

  今天的德清,将城市管理向着精细化管理一步步推进,当智慧因子融入城市治理,随之带来的蝶变,或将成为德清发展史上的又一新名片,“智慧德清”让生活在这座小城的人们更觉幸福。

   [肆][这里的获得感充满精神力量]

  雷甸尊师重教氛围浓厚,2007年中球冠集团董事长任文达设立了“文达励学助教奖”,这一坚持就是10年。今年又传来了好消息,升华物流董事长王信培设立了“立德树人奖”,至此,面向雷甸师生又多了一个民间设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97年,武康镇太平村村民马福建设立了“孝敬父母奖”,这是全省首推的“民间设奖”。之后陆续出现了“拥军奖”、 “松芳助人为乐奖”等43个奖项,涉及孝敬长辈、环境保护、见义勇为、外来人员风尚等多个方面。

  县文明办副主任徐国新介绍说,民间设奖推行20年以来,影响深远,实效极大。民间奖获得者大多来自基层,都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人和事,广大百姓纷纷效仿学习,自觉投身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中,从而形成了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个体到群体的“滚雪球”效应。

  截至目前,在乡镇范围颁发的奖项有30余个,累计受表彰人数已达3000多人,奖金(含实物)发放超过了60多万元。民间设奖已成为我县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公民道德风景中,除了民间设奖,还有志愿服务。国庆几天,章晓英7点多就上山做志愿者,帮着疏导交通。一个对讲机,一瓶水,一天下来,喉咙哑了,可她始终面带微笑。

  在德清,像章晓英一样的志愿者还有许多。“一个志愿者,就像一滴水,但千千万万个志愿者,汇聚起来,就变成了爱的海洋。这些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默默传递着温暖和关爱。”团县委书记沈钧晶说,目前德清注册志愿者已达2万人。

  文化和道德,同样渗透进了农村。走进对河口村文化礼堂,一张大型的手绘地图映入眼帘,村子以及水库周边的人文地貌、生态环境等清晰陈列其中。礼堂一侧的墙上,贴满了水库建设时期的珍贵照片。

  对于这里的村民来说,无疑就是最好的精神家园。“当年条件苦,我们都是自己搬砖。当时工地上流传着一句话,‘天下第一苦,对河口修水库’。”当年参与水库修建的对河口村村民雷妙奎老人,向年轻人诉说着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点滴奉献也是文化礼堂生动演绎“一村一品”、各具特色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如今,风格迥异又独具特色的文化礼堂散落乡间,为村民送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培养村民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到今年底,我县建成文化礼堂70家。

作者
分享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