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72-8889090
  • 广电客服:0572-8662222
您现在的位置:德清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时政
文字:   打印

青年返乡建“站”智慧物流进村 德清以“物流+人才”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 2025-07-04 来源: 作者: 首席记者 倪忆雪

德清新闻网版权声明:凡本网的所有新闻作品,版权均属于德清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和手机客户端等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新闻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德清新闻网”,以及该新闻作品的作者姓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本网将追究法律责任。



  家乡的发展持续吸引着青年才俊返乡就业。今年3月,金融专业硕士叶逸成加入德清城配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内“德鲜配”平台上的一员。“根在德清,在家门口做出成绩,更踏实。”在他看来,这份工作不仅让他接触到电商策划、用户运营等实际项目,也让他在金融与商贸之间,找到了服务家乡的价值感。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持续深化,我县围绕“数字物流+青年下沉”双向赋能,依托德清城配物联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探索出一条城乡互通、人才回流、产业共振的新路径。

  智慧铺路

  村村通达有“数”有速

  德清城配物联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于今年3月启动,目前业务已覆盖全县65个行政村,依托100个“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站”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日均处理订单超15万件,业务涵盖快递、电商、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等多元场景。

  平台自主研发“数字配送大脑”系统,融合GIS地图、北斗定位和AI动态调度技术,实现300余辆配送车辆的可视化实时管理,整体配送效率提升40%。站点同步集成快递、电商、金融等功能,推动“服务进村”与“资源下沉”。

  “我们不仅是送货,更是让服务网、供应链扎根到村。”德清城配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云表示。平台创新“产地直采+冷链直达+社区团购”模式,与500多户农户建立长期合作,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累计助销农产品超6.7万件,带动农户增收超百万元。

  乾元镇恒星村种植户陈建昌的蔬菜正是通过该平台,直供城区团购点。“以前都是自己开车卖菜、发朋友圈吆喝。现在平台统一标准上行,客户下单我就发货,省心多了,收入也稳定不少!”

  青年归来

  各展所长有舞台有奔头

  在这张高速运转的智慧物流网络背后,是一支以青年为主力的运营队伍。方彬是“德鲜配”平台的数据分析员,也是团队中的一名返乡青年。此前,他在杭州从事多年互联网工作。“在外工作时就始终惦记着家乡,在大城市锤炼了能力,现在回来,也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他们来自不同城市,肩负不同岗位职责,但有着共同的初心——以热情与行动投身家乡建设,用专业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目前,“德鲜配”平台员工有百余人,青年比例超过30%。“90后”员工已在电商运营、系统优化、无人配送等多个板块中担当骨干,平台“德鲜配”品牌孵化也出自青年团队之手。

  为提升青年综合能力,公司构建“价值认同—成长赋能—生态支持”三位一体人才体系,不仅提供灵活岗位匹配,还与本地职业院校共建“数字配送培训基地”,推出冷链物流、电商直播、营销策略等模块课程,采取“基础→模块→实战”阶段式培养模式,实现从培训到上岗的快速转化。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超200名青年共富合伙人,输送出一批具备复合技能的乡村物流人才。

  “我们培训不仅讲理论,更让年轻人到站点‘真操盘’,做一单是一单。”培训项目负责人刘姣介绍,目前已有多名受训人员进入村级物流点、数据运营岗位实现长期留用。

  站点扎根

  服务下沉有温度有希望

  德清城配物联的发展背后,是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的持续加持。“包括‘百个智能生活服务站’建设、‘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项目’,都是在政府指导下推进的,乡镇也为我们提供了站点场地,减少了运营压力。”沈云表示。

  下一步,平台将围绕“智能服务+便民生活”双线布局,推动“德鲜配”品牌升级,拓展至社区团购、智慧商贸等场景,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回流,为德清数字乡村建设和产业链延伸提供青年动能。

  从物流下沉到人才下沉,从“运货”到“育人”,德清正以智慧物流为脉络、青年人才为动能,构建一张双向流动、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网络。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青年不只是回来了,更在这里扎下了根、撑起了一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