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舞阳街道紧扣县委“1333”战略,以“两镇两圈一带”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国际化生态新城。今年以来,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2个,新增服务业项目5个,落地楼宇项目7个,培育规上限上服务业4家,打造青创项目15个,交出了一份动能澎湃的“期中答卷”。
农旅融合“加速跑”
全域旅游展新篇
在舞阳街道城山村的一片工地上,30多位工人正忙碌地进行着南月酒店的主体结构施工。据了解,南月酒店项目占地100亩,总投资3500万元。目前,酒店主体结构已完成70%左右。负责人周水土介绍,酒店规划建设客房48间,未来还将配套水上游乐园,包含儿童嬉水、溪涧煮茶、阳光沙滩、漂流等娱乐设施。
“这一项目不仅填补了城山村高端住宿的空白,还将与刚刚营业的‘竹溪溪’咖啡店和即将开业的‘土土小居民宿’联动,打造城山村的旅游金名片。”城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梁透露,南月酒店明年5月正式营业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至5万元,并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
今年以来,舞阳街道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8处,打造了四季常春、野草集等12个新业态项目,其中6处已投入运营,剩余项目预计10月前全部开业。届时,舞阳将真正实现“村村有咖啡”,进一步融入“大莫干”全域旅游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舞阳街道共接待游客25.1万人次,同比增长15.2%;旅游收入超1600万元,同比增长21.3%。
城乡融合“绘共富”
生态底色更鲜亮
走进龙凤村山桐子林下经济共富项目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将3月播种的山桐子幼苗分苗,每一株幼苗被移入独立的营养杯中,开始“炼苗”阶段。“‘炼苗’能增强幼苗的抗热、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2个月后,等它们长到80厘米高,就可以移植到室外树林下生长。”基地负责人杨哲康表示,这批20余万株山桐子幼苗,是中国林科院亚林研究所与浙江龙之眼生态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成果,亚林所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指导,基地负责规模化种植和市场开发,共同推动山桐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桐子被誉为“树上油库”,果实含油率高,经济价值显著,3至5年即可挂果,7至10年进入丰产期。杨哲康还透露,基地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规模扩大到2000亩,并配套建设玻璃大棚、科研大楼、秸秆再生能源利用基地等设施,进一步推动山桐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实际上,龙凤村的这片土地,早在2001年就被浙江龙之眼公司承包,用于种植无患子、榉树、桂花树等绿化苗木。如今,这片170余亩的林地成为山桐子的理想生长地。山桐子不仅经济价值高,还具有观赏性,单株产量可达30公斤,亩产1500至2000公斤。
“项目来了,经济活了!”这是村民的共同心声。上半年,舞阳街道深挖“山水基因”,稻菜轮作、稻茭轮作、稻蛙共生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让每一寸土地都释放共富能量!”舞阳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下半年,街道将结合百千万亩方农田整治,打造“无人机+农业”培训基地,进一步激活乡村潜能。
民生实事“暖心办”
幸福成色更饱满
在产业提速与共富增色的同时,舞阳街道始终将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落脚点,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群众期盼,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居民。
6月,来自上柏村、太平村的457户家庭喜获舞阳街道安置小区南城茗苑1040套新房。作为德安高速搬迁工作中线路最长、搬迁户数最多、征地面积最大的镇街,舞阳街道举全街道之力高效完成搬迁任务,既保障了重大交通项目的顺利推进,也为搬迁群众托起了“安居梦”。
此外,舞阳街道的民生答卷还有更多亮点:国家级“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基层治理试点成功落地,为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新范式;省级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稳步推进,为银龄群体构筑起温暖的关爱网络;全县首家强社公司在舞阳挂牌成立,标志着社区服务迈入专业化、市场化新阶段……这一系列民生实事的扎实推进,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上半场跑出加速度,下半场更要冲刺满分卷!”舞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邱连荣表示,下半年将聚焦区街融合、全域旅游、融杭发展三大战场,以“实干争先”姿态为全县发展大局贡献更多舞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