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才能把这份科技成果落地转化?”2022年9月,凭着对长三角的“好印象”,陈成猛揣着这个问题,和团队一路南下。
十座园区,从苏锡常到湖州嘉兴,陈成猛和团队带着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硬炭材料技术,一路寻找最适合的产业化土壤。
那是一个周五,结束了原定的考察,经人推荐,他们又临时加上了湖州长兴开发区的行程。当晚,陈成猛和团队便飞回了太原。
本以为这趟南下考察就此画上句号。他们没想到,长兴开发区的招商人员,竟会在周日晚上,带着政策大礼包和厚厚一叠园区图纸,从湖州一路追到了太原。
“你看这效率。”时隔三年,陈成猛回忆起那个被打破的周末,语气中依然带着赞赏。
2022年12月1日,国科炭美新材料(湖州)有限公司成立,陈成猛决定将他们的科技成果落户在湖州长兴。
国科炭美大楼
也正是在那一年,湖州做出一项重要决策。2022年8月25日,湖州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依法决定,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湖州民营企业家节”。一个属于民营企业家的节日,自此写入这座城市的发展日历。
2025年11月1日,湖州第四届民营企业家节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相信·向‘新’的力量”,是对所有“探路者”的致敬。这种“相信”,始于政企互动的日常瞬间;而向“新”,是本届企业家节最醒目的注脚。在湖州的经济土壤上,它正在生长出不同的样貌。
带着团队下江南
国科炭美在湖州长兴落户了,但对陈成猛来说,从科学家转型到企业家,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一个挑战肯定是资金。”陈成猛坦言,初创科技企业最缺的就是资金,除了科研经费,他还需要解决设备采购、厂房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湖州很懂企业需求。落地长兴后,国科炭美入选湖州市级人才政策“南太湖精英计划”A类项目,获得了800万元资金支持,去年,50%的资金正式到位。2024年,国科炭美又入选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再获百万加持。
然而,市场有冷暖。陈成猛坦言,今年一级市场稍显冷清,融资变难了。此时,政府的“耐心资本”再次显现出“合伙人”的本色——省、市、县三级平台联动,拟共同注资,既填补了资金缺口,也向市场传递出坚定信心。
资金之后,更需要天时和地利。政府提供的标准化厂房,让团队得以“拎包入住”,快速将精力聚焦于研发与生产。针对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山西的现实,湖州的“人才绿卡”政策提供了从安家补贴到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的全套方案。“这解决了核心骨干的后顾之忧。”陈成猛说。
湖州长兴在人才上的用心,不止于引进。它构建了一个立体的人才生态:顶尖人才靠招引,中端人才靠企业实用型人才积分奖励、“长兴工匠”等荣誉体系激励,技能人才通过和全国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县职教集团“学徒班+订单班+长青班”体系精准输送。
国科炭美工厂产线
陈成猛选择湖州长兴,还有更深层的产业考量。国科炭美专注硬炭、多孔炭等先进炭材料,目前已与国内外一线品牌的消费、动力和储能电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湖州地处长三角腹地,半径两百公里内聚集了大量新能源电池企业与上下游伙伴。“北有常州、溧阳,都是潜在客户和供应商所在地,”他分析,“湖州目前仍是一片价值洼地,要素成本相对较低。”
这种系统性支撑,也延伸至政府服务流程。企业从签约到投产,无需面对众多部门,而是由“招商专员”无缝交接给“项目专员”,提供“一对一”的全流程代办与服务。“他们很专业,懂产业、懂技术,”陈成猛观察。这种“用户导向”的服务意识,让科学家团队能最大程度摆脱行政事务纠缠,专注于技术本身。
国科炭美的成长轨迹,是湖州系统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2025年1-9月,湖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0.3%,高于规上工业1.4个百分点。全市新增工业用地83.6%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政策计算器”让181亿元财政资金实现“免申即享”。
新质生产力的种子,遇见了懂行的园丁。在这里,政府超越了传统管理者或简单补贴方的角色,更像一个深度参与的“产业合伙人”与“生态构建者”,通过精准的资金、贴心的服务与成熟的产业生态,系统性地为“国科炭美们”培土固根,静待它们拔节生长。
纺织厂的“第二春”
如果说国科炭美代表着湖州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枝”,那么更多像百德纺织一样的传统企业,则在这片土壤上迎来了“老树发新芽”的二次生长。
2020年,大环境变化,外贸订单遭遇断崖式下跌。站在自己经营多年的纺织厂区里,许志伟望着眼前60亩的土地,意识到这条路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
作为国际知名服饰品牌的长期供应商,这家湖州德清土生土长的企业曾凭借外贸订单稳步发展。但外部冲击让许志伟看到了单一模式的脆弱性。
转机来自湖州推进的“老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政策。2022年,许志伟做出了第一个关键决定:将旧厂区改造成百德时尚产业园。
“我们原来叫龙一纺织,做一条龙供应链。”许志伟解释,“现在要做的是搭建平台,让更多企业在这里共同成长。”
现在的百德时尚产业园
改造后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吸引了30多家纺织相关企业入驻。稳定的租金收入让企业有了转型的底气,但作为德清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许志伟深知传统纺织行业“同质化严重、相互之间太卷”,仍在寻找真正差异化的突破口。
转型的灵感,在与园区植物染手艺人的接触中悄然萌芽。那群手艺人无法被机器复制的、浸满染料的技艺,以及国际客户对此表现出的巨大兴趣,让许志伟看到了工业制造之外的价值。
这个发现,与他个人的热爱产生了共鸣。作为中国第一代赛车手,许志伟酷爱户外运动,从“四个轮子越野”转到“两条腿跑山”后,“跑着跑着,灵感就来了”。他发现传统运动品牌风格较为单一,如果能将植物染与运动场景结合,既能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的需求,又能让艺术作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他更看好的是植物染的环保特性。“植物染来自板蓝根、栀子、柿子等天然原料,整个染色过程无化学排放,水还可以循环使用。”许志伟说,碳足迹可量化的环保工艺,为产品未来出海创造了显著优势。
更让他兴奋的是,这个想法与莫干山“艺术莫干、户外高地”的定位不谋而合。2024年,许志伟带着“植物染×大地艺术季”的构想找到了莫干山度假区。让他惊喜的是,双方一拍即合。“当天就敲定了合作。”许志伟回忆。
模特身着植染服装走秀
当地政府的支持务实而高效:免费提供格里恩矿坑草坪作为主场地、协调临时办公空间、为活动审批开辟绿色通道。
2025年10月,莫干山植染大地艺术季如期举行。在格里恩矿坑的天然黑色背景和瀑布映衬下,模特身着植物染服装行走,跑山爱好者穿着草木染运动服穿梭在竹林间。15组大地艺术装置散落山野,部分作品作为常设景观保留。
艺术季效果超出预期。在政府对接的媒体资源助推下,活动迅速发酵,“报名人数没几天就满了,不得不提前截止”,许志伟说。
从纺织厂到产业园,再到艺术与运动的跨界融合,许志伟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原来我只有一家企业,现在园区里有30多家企业。”许志伟说,“做了植物染这件事后认识的人群完全不一样了,包括各个院校的老师、艺术家,我的圈子变得更丰富了,能整合资源做更多尝试。”
从“制造”到“创造”,在湖州,政府通过资源链接与政策赋能,正持续支持着传统产业通过二次创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既有优势上生长出新的可能。
让企业家站上“C位”
无论是国科炭美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时感受到的“合伙人”式的支持,还是百德纺织在转型路上体验到的“策展人”式引导,这些发生在企业经营中的“相信”的瞬间,正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湖州发展的蓬勃动力。
连续四届民营企业家节,像一个不断校准的时钟,提醒着这座城市与它的创造者们保持同频。
“民营企业家节不是简单的节庆,而是由人大立法确定的节日,具有法定性和庄严性。”市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殷杰指出。这份立法的深层意义,在于将尊重企业家固化为城市的制度共识。
在这一理念下,湖州构建起以“1236”为核心的工作体系:以1个企业家节为引领,依托“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和“营商环境月评议”两大常态化平台,围绕“企业有感、政府有为、协同有力”三个方向,系统推进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和工作保障六大环境建设。
今年的湖州民营企业家节继续坚持“让企业家唱主角、站C位”。主会场中,前排就座的企业家数量进一步增加,二次创业代表与新锐企业代表频频登台分享。
第四届湖州民营企业家节场外设置专属照片墙
年度榜单的发布持续树立着湖商成长的标杆。在连续三年发布营收、纳税、研发投入、就业四张榜单基础上,今年新增“新锐”50强榜单,聚焦研发投入与成长性突出的创新型企业,市工商联、经信局、科技局组织区县推荐、专家评审,从而树立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节日的氛围不仅限于主会场。在全市范围内,十大配套活动同步展开:市司法局举办企业家财富传承沙龙,安吉县举办第二届青年企业家国际合作发展大会……构筑起一个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反向颁奖”环节,延续“企业家给政府部门打分”的做法——由实践案例受益企业家代表,为2025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获奖部门颁奖,“服务好不好,企业说了算”,这一做法已成为湖州政企关系的最佳注脚。
受益企业代表为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单位颁奖
一系列机制与活动共同催生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截至2025年10月,“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已累计召开150期,收集交办问题上万个,满意率高达99.70%。2025年1-9月,湖州市民营经济总体呈现“78899”的基本特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77.3%,税收占比82%,出口占全市总额89.9%,就业占比95%,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占比达97.1%。
节日的掌声终会散去,但建立在信任与规则之上的合作,会长久地沉淀为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