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食品“驻企工程师”制度,15名专业工程师“下沉”一线,为30家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企业研发提速、品控升级的“助推器”。
在浙江聚倍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企工程师郑连宝让一款新品茶饮研发驶入“快车道”。企业本想推出融合地方元素的茶饮,却陷入“有想法、难落地”的困境。“我们想做一款真正代表本地风味的产品,但在原料筛选和配方调试上走了不少弯路。”公司董事长刘小林回忆道。
面对挑战,郑连宝凭借对茶饮市场和本地茶叶资源的深入了解,迅速锁定几个潜力茶区。他带着企业研发团队“跑山头、走茶园”,实地调研茶叶品种和制作工艺。“那段时间我们白天采样、晚上测试,反复比对不同批次茶叶的表现。”郑连宝说,确定基础茶底后,他又对接了相关专家,优化冲泡流程。最终,这款茶饮从立项到落地,研发周期比原计划缩短一半多。
刘小林感慨,有了驻企工程师,公司不仅突破了研发瓶颈,还成功推出地方特色茶饮——萃萃杯莫干黄芽。更受益的是,双方共同探索出优质原料茶筛选模式,可复用于其他产品,为企业注入持续创新动力。
从原料难寻到配方落地,从技术卡壳到量产突破——驻企工程师全程陪跑,让企业的创新想法不再“纸上谈兵”。除了助推研发,这群工程师还是企业的“安全守护员”。在浙江忠一味食品有限公司,驻企工程师蔡良英深入一线,从新品研发阶段便全程参与,指导检验员规范操作、优化流程。“驻企工程师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套完整的品控思维。”忠一味负责人吴文忠表示,如今公司自检能力显著提升,产品出厂更有底气。
在蔡良英看来,驻企工程师不只是“技术外援”,更是企业与政策、市场、标准之间的“连接器”。“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解决眼前问题,更要帮助企业构建起长期的安全体系和创新机制。”她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做好政策宣传与技术服务,让“驻企”真正“助企”。
↘记者手记
食品驻企工程师制度,是我县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它不仅是技术“输血”,更是能力“造血”;不仅破解了企业“成长的烦恼”,更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持续创新的源动力。